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9的文章

Mind the gap between campus and society.

之前以小菜鳥的經驗分享過《 經驗分享:擁有不同的大學四年 》以及《 經驗分享:走到學生身分的最後,升學?工作? 》,得到不少迴響與共鳴,最近偶然在跟學弟妹們聊起初入社會的生活,大家喜歡問的幾個問題除了在哪裡工作、做怎樣的內容之外(當然不免俗會問到福利待遇,不過不是本篇的重點...),最常收到的就是想知道校園與職場之間的鴻溝有多大,也就生出了這篇分享主題:Mind the gap between campus and society。 書到用時方恨少?到了用時書無效? 「學姊,去職場聽說都要重新學起,是真的嗎?」 大家最關切的議題不外乎就是在學校學了這麼久的知識,到了職場能用到的究竟有多少?大概... 10% 吧(欸!!!),開玩笑的,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漸進式的層面討論:踏入的產業以及自己的心態。 產業層面 與高中考大學時一樣,許多理工組的同學會選擇跨組考試,轉往不同的跑道尋求自己的方向,假設是從工程領域跨越到設計產業,想當然在課綱中的工程數學或者機率用到的機會就大大減少,與自己原生科系越相近的產業或產品、所用到的學科內容重疊率也就越高,但我猜大家更急切關注的是,如果自己已經選擇了認知內的相關產業,那到底所學是否足夠呢? 心態層面 毫不諱言,2019年第一季末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在一家極具規模的面板代工公司做起了RD,菜到生蟲的我,進去後發現工作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常識對我而言已是陌生人,好多前輩們口中每天出現的專有名詞我只是聽過、在課本中看過,更不要說這些東西用在哪、怎麼用、問題是什麼。 度過了慌亂的第二周後,我只告訴自己:硬著頭皮,我也要學會一點什麼。我開始抱著筆記本到處問問題,每天抄幾個新名詞回家後瘋狂問Google,隔天再拿著筆記去問同事;一直都是研究室同屆裡編寫程式最弱的我,每天被強迫著從幾千萬行的專案裡、學著怎麼尋找bug和解決他們。日子就這樣過了三個月,第一道門檻就這樣硬生生給我踩了過去,只是越深陷其中越讓我慌亂,每天晚上闔眼前我總是在思索:這好像跟我所想的不太一樣。 終於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底線:最遲一年,一定要走回自己理想的道路上。2019年的第三季,我換了東家,踏出了自己從大學開始一直生活的城市,帶著自己的滿腔熱血與理想來到這個風城。而這一次我用著一位前輩說的話激勵自己: 做什麼要像什麼 。新的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