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【讀後心得】跨能致勝:戰勝AI,做個跳脫既定模式的π型人

才剛讀完上一本心理學家安琪拉的著作,把咀嚼後的想法記錄在恆毅力的讀後心得中,接著讀到這本跨能致勝 —— 用截然不同的角度來詮釋成功法則 —— 讓我這小小的腦袋在書中的每個段落裡不斷遭受衝擊。

但除了和大家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心得外,我更想與各位一起探究一個延伸的議題,那就是:在大AI時代,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可能性?


偉大成就的公式(?)與迷思

我們在閱讀一些偉人傳記或者許多成功人士的成長故事時(運動員尤其),往往可以發現書中是多麼地強調努力不懈、恆心毅力的重要性,而跨能制勝的開頭也一樣,用知名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以及西洋棋手的訓練力成作為起手式,應驗了諸多成功法的公式原則:堅持到底的意志力。

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重大的研究發現與突破,來自在嘗試和失敗之間不停迭代的過程,突然殺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,像是知名畫家梵谷,從不被身邊的人認同的一位落魄畫家,最後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者一般。

作者強調,太多的規範會讓不易培養出來的零星創意一一被扼殺。在這個變即不變的時代潮流中,越來越需要思考彈性、能觸類旁通,把過去經驗和既有知識給應用到新領域的人才,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、不停地跳脫固有的思考框架,用以突破眼下的瓶頸和困難。

他也點出,恆毅力中時常提到的刻意練習,重點應擺在「修正錯誤」,從一次次的矯正和交叉訓練中導向正確的方向,或者逐步釐清適合與不是和自己的部分;比起反覆強調贏在起跑點,慢慢學習「如何在一開始就找對問題」,或許才是「有效的」刻意練習。


眼界的廣度為深度的研究帶來突破

作者在書中也強調,「水平思考 (lateral thinking)」的重要性。

在新的脈絡之中,重新去構思手中的資訊,集結那些看似迥異的領域中、可能存在的通用規則,使得舊有的經驗和點子在新的場域上重獲新生。

任天堂前開發第一部的部長 橫井軍平曾說過:要把便宜簡單的技術運用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。一個專業的領域裡,專家們各個身懷絕技、精細聚焦在每個環節,他們的貢獻絕對至關重要,然而越鑽越深的反面刃,是可能讓自己難以跳脫眼下瓶頸、甚至困在越陷越深的流沙之中,最終慘遭滅頂。

當我們置身於某個領域越久,越有可能發展成這方面的專才,加上現在資訊是唾手可得,人人都能透過自己熟悉的方式來獲取一定量的訊息時,要如何在競爭的潮流中脫穎而出,我想是那些能夠將眾多資訊理出頭緒、並且結合各種領域概念的廣闊眼界,才是最主要的關鍵。


AI的學習與建立,往往侷限於單一領域

接著我們來看看人工智慧。

一個有效的模型,即使有著龐大的訓練數據庫,也有偏頗之虞,例如微軟在2022年發布的《微軟負責任AI標準第二版》,揭露了AI在識別年齡、性別等等的應用下,其實帶有偏見(比方說:能更準確的預測歐美白人的男性年齡,但對亞洲人種就無法區分),更何況現實生活中對於某些數據的蒐集可能更不容易,比方說醫學影像,想要判讀罕見疾病或癌症治療,除了樣本數量與多樣性難以正歸化之外,還牽涉到醫療倫理與個資問題。

在這樣的狀況下,雖然也同步發展了許多因應的模型,但往往一個模型只能做到「單一主題」,比方說會分辨狗跟貓的AI,在分類魚和海星的表現可能就不太好;能夠分割出畫面上每個物件的AI,可能就不太能識別每個物件之間的關係。

無法連結各項關鍵而導致GIGO

一個模型完善的過程,必須關注其訓練的成效,不停的交叉驗證與調整達到結果收斂;但是當我們為了完成某個目的,會選擇並針對某個特定的主題或標的做資料的選取、標註,甚至是應對的訓練方式,這樣的AI雖然能專注於這個領域上,但當出現了全新的資料、又或者應用必須擴大時,模型就承受著失效或需要重新訓練的風險。

在資料科學領域有個非常著名的詞:GIGO,這是garbage-in, garbage-out的縮寫,我總是戲稱這就是典型的「垃圾吃、垃圾大」,當我們餵給AI不正確或是不足的資料時,就會使模型的表現出現漏洞。

事實上,不論是何種資料和模型的設計,「特徵工程」事實上是極具關鍵的一環,當資料的特徵足夠明顯,用非常簡單的分類器都可以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;然而擁有再多的資料,若不能找出具有標誌性的特徵,不論模型再深、layer再多,最終也會使目標發散。

連結各項領域、使其能互相成為借鏡與參考,事實上就是在尋找兩個看似毫無相關的主題,他們之間是否共有特徵,使得經驗得以遺傳;目前生活中我們所接觸的AI,其應用都賴以人工告知模型該學習甚麼,從所提供龐大的數據庫中學習。

但要能取得足夠讓模型完善訓練的資料十分不易,比方說雜貨店的老闆不可能取得隔壁的醫院病歷、用來幫助自己決定架上該販售甚麼商品一樣,老闆可能只能透過自己觀察這個醫院有甚麼門診科別來取得資訊,一旦資訊錯誤或者缺少,雜貨店的收益就會受到影響。


拒絕成為人工智慧的奴隸

一個能夠跨足各領域的人才,在這個大AI時代顯得特別重要,學習跳脫既有的思維模式、做個具有廣度的π型人更是使自己不被人工智慧取代的重要關鍵。就像跨能制勝的作者在書中說的,人工智慧只能在封閉的穩定架構勝任有餘,而身為人類最大的優勢之一,就是我們擁有產生想法和創意的能力。


一句話心得:做個擁有創造思考力的π型人

永遠別害怕自己會落後,請今日的你與昨日的自己比較,而非那些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旁人;跳脫問題本身的框架,從不同或不相關的角度嘗試切入,或許在實踐的過程中能認清自我極限、開創意想不到的世界,共勉之。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經驗分享:擁有不同的大學四年

在這所大學待滿第六年,除了博士以外我大概是最資深的學生,隨著時間的推演再加上新生入學的季節再次來臨,可愛的學弟妹們也越來越多。記得那年還在系學會擔任職掌,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的訓練活動給系會中的成員,而其中一項反思我是這樣問大家: 「有什麼事情,是你在大學期間才可以學到的?」 前好一陣子分享過《 經驗分享:走到學生身分的最後,升學?工作? 》 (請點文字連結) ,現在讓我們來談談,大學只有短短四年,我能學到甚麼?要怎樣把握這段時間、讓自己和別人有所不同? 認清目標,不要害怕嘗試新鮮的事物。 「學姊,我想去打工耶!可是會不會很浪費時間?」 「學姊,我想去實習看看,可是我現在什麼都不會耶...」 「學姊,我想去交換學生耶!可是我語言能力不好,而且要一個人去有點害怕...」 許多學弟妹常常提出這樣的疑問,而我總是會先反問: 為什麼你想這麼做? 好不容易擺脫高中按表操課的死鬥模式,上大學後離開家鄉來到外地求學,時間自主、經濟自導的狀況下,有越來越多元的「生活體驗」,沒有什麼選項是絕對的好壞,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很清楚這個選擇的目的和初衷;確認目標後,則一步一步擬定計畫實踐。 ******* 小菜鳥有位勇者朋友,打自高中時期就想要讀電機系,但後來升學考試失利,就只得先填了前段國立大學的管理相關學科。但她沒有因此放棄過想要讀電機的念頭,發現學校能提供相關管道後,她便投入了跨校雙主修的行列;過程雖然辛苦而且吃力,除了原始校系的畢業門檻、雙主修電機的學科條件更需兼顧,但她勇於嘗試這樣的挑戰,最終也順利完成學業畢業,擁有了一段超群的經驗。 試想理工與管理的學習內容大相逕庭,既是新鮮的事物、更是一大挑戰,而這位勇者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標,就是完成電機系的學分並拿到學位,她的大學生活就比起其他人更精彩充實許多。 ******* V是小我一屆的學弟,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,一直有雙主修念頭的他在因緣際會之下,在他大二那年,先申請到了歐洲交換學生一年,在當地他發現學校的風氣與學習環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,便毅然決然地留在當地進修,直到今日他也專攻於當地的研究所;曾經和V聊過好幾次,雖說這樣的抉擇非常的大膽而且辛苦,畢竟語言條件以及生活習慣都和台灣截然不同,但他認為自己這樣的嘗試反而讓自己更快樂。 在那樣還未滿20歲的年紀,隻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

經驗分享:走到學生身分的最後,升學?工作?

圖文不符的法國小宿舍天空 在升格為學姐後(真不願意承認),我常常收到學弟妹們的各種困惑,不管是剛上大學要怎麼樣設定目標、選課選組選教授、又或者是對於自己的未來的方向該如何抉擇等,而在這個研究所甄試的季節,最常收到的問題就是: 學姐,我應該要念研究所嗎? 回想起自己決定要不要讀研的過程,受了家庭教育以及價值觀的影響、再加上姊姊的豐富閱歷,我大概在大一剛入學就開始思考、更決定了自己要讀研究所這件事情,但也是直到甄試前夕、託指導教授的福,我才開始明白攻讀研究所的核心價值與意義,想利用這篇文章與還在迷網的各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。 一、讀研究所的動機?興趣?還是浪費生命? 很多人看見身邊的同儕不管是因為甄試而努力做專題、或者為了要考試而進了補習班,因為大家都在準備,所以我也得跟上腳步一起準備,但這樣隨性的跟風往往最後還是迷惘。 認清一個問題: 為什麼有想要讀研究所的念頭? 我要很慎重的提醒各位,讀研究所再也不像過去大學或高中的模式,老師指定了教科書、發了幾張教材、準備期中考與期末考就順利拿到文憑,研究所講求學以致用,課程往往學習的有限,而課餘時間得自動自發地吸取新知才能應付各種挑戰;學習的途徑再也不是只有課堂內容與課後的作業,指導教授可能會要求完成某項與課程完全無關的計畫、某個壓力繁重的產學案,甚至要求自己提案投稿、參加各類競賽與年度國際會議,更無須提及身後那些可能需要救援的專題生們所提出的疑難雜症,他們的專題核心還不見得是你所熟悉的領域。 其次,不少人早在大學期間就認為自己所讀的科系並不能引起自己的興趣,或是在研究畢業專題的過程中找不到成就,想像一下接下來的兩年,得做自己不那麼有興趣(甚是是討厭)的事情,你能接受嗎? 或許你會問我對本科就這麼有熱忱嗎?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:並不完全,不喜歡但我也不討厭,但我想要給自己一個這樣的挑戰、嘗試著在這兩年終讓自己的研究受到學術單位的肯定、甚至讓自己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,設定好每個階段性的目標並努力完成,才不會平白浪費這兩年的時間。 在研究所會面臨到各種進度壓迫與突發狀況,研究生不再只是單純照顧好自己的學生身分、更需要用自己所能來維持整間研究室的運轉,這是我的研究室生活,你也能接受嗎? 二、選校?選教授? 生活就是要不停的挑戰才得以超越現在的自己,當你一旦決定

桃園人的配眼鏡好去處。2樓眼鏡

本篇文章是經由老闆同意後撰寫,一切發自於我個人的感受與意願,非業配唷! 身為土生土長的桃園人,在國小加入「四眼田雞」的行列後,眼鏡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,以往都在專業眼科看完後直接在診所配眼鏡,也就這麼過了好幾年。 忘了是幾年前開始 (一定有四年以上了),自從老爸發現這家眼鏡行以後,我們家三位近視族都在這裡配眼鏡的。 2樓眼鏡,開在桃園夜市連接三民路的某處轉角,不光是名字叫做2樓,連店面的位置也真的就在二樓,入口在小巷子裡面(永樂街),不是熟客或者第一次到的人還真的是只看的到招牌呢! 2樓眼鏡的位置以及周遭街景 (左) 為二樓眼鏡的入口,面對大招牌、左手邊小巷(永樂街)不用5公尺就可以看到了。 (右) 一上樓後的店面門口,非常乾淨也很有氣氛 → 是甚麼氣氛喇! 店面空間寬敞明亮,讓人感覺非常舒坦,簡老闆也很親切,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他。一進門後的右手邊是他的工作室我就沒有多拍了,因為我的前一副眼鏡也是在這邊配的,老闆也很熱心的幫我清理眼鏡和換鼻墊 (是這樣稱呼這兩片小東西的嗎?) 店面乾淨明亮也很舒適,我來取眼鏡的這天也遇到滿多組客人的。   細細觀察後發現店內裝潢是以黑白色系為主,而圖中四張長桌子上滿滿都是各種鏡架,牆邊還有各種抽屜跟開放式的展示櫃,上面也都是鏡架,款式其實有非常多種選擇。   滿滿都是不同鏡架的桌子...我是選得眼花撩亂... 個人覺得很有格調的展示櫃以及抽屜 一張桌子至少就有這些量了,總共有四張桌子還有櫃子裡的呢...   在最裡面還有座位區,有些雜誌可以給陪同的人翻看。 嗯,上一張圖馬上看到了地址,大大的窗戶有很好的採光,原以為老爸可能會跑來坐在這讓我慢慢選,殊不知他也幫我挑得很認真。除了鏡架,鏡片也可以向老闆詢問有甚麼樣的選擇,小菜鳥這次是選濾除藍光功能的;另外好像也有隱形眼鏡的服務,是看當天也有人來訂製我才知道的。 因為前一陣子有朋友問起要去哪配眼鏡,小菜鳥發現好像很少人知道這家很棒的店,所以就發個文,推薦給桃園在地、來桃園工作的朋友們,老闆更歡迎各位有任何想法也可以打電話或到臉書的粉絲專業詢問。 (隔個幾天在補上我這次新配的眼鏡,小菜鳥最近在長痘子實在是不上相...XDDD